金融危機陰霾漸散 經濟回穩走向復蘇
2009年,我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各項“促投資、擴內需、調結構、保增長”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措施,努力化解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引領全市經濟率先走向復蘇。雖然行政區域調整對我區工業經濟實力有所削弱,但仍然無礙我區在全市經濟發展中的排頭兵地位,生產總值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的發展繼續領跑全市。
初步核算,2009年全區(不含市直)實現生產總值163.0億元,同比增長20.9%,總量和增速仍然排在全市首位。其中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14.1億元,同比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106.1億元,同比增長23.6%;第三產業增加值42.8億元,同比增長19.5%。三次產業結構為8.7:65.1:26.3,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加快,所占比重提升幅度最大,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具體運行情況如下:
一、農業基礎得到充實,保持平穩增長
由于區域調整,相當于我區近三成農業產值總量的飛來峽鎮并入我區后,使我區原本較為薄弱的農業基礎得到了一定的加強,全年農業生產增長平穩。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23.99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基本與上年持平,其中完成養殖業產值13.64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56.9%,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主要農產品中,全年播種糧食作物面積24.79萬畝,糧食總產量62730噸,其中播種稻谷24.06萬畝,稻谷產量58844噸;全年出欄生豬13.39萬頭;出欄家禽1927.77萬只。
二、工業生產迅速企穩回升,主導全區經濟回暖復蘇
金融危機影響雖然仍未消除,但在國家積極的財經政策的調控下,我區經濟運行的活力因素逐步增多,工業經濟從二季度開始迅速企穩回升。全區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544.7億元,現價同比增長31.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生產經營逐步轉好,全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4家(其中新增35家),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22.9億元,現價同比增長33.9%,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8.8億元,同比增長40.6%。企業效益逐步轉好,1-11月累計實現規模工業利潤總額1.81億元,同比增長29.5%,總體效益實現扭虧為盈;民營企業發展迅速,全區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87家,完成產值345.8億元,同比增長46.6%;支柱行業不斷壯大,全年完成銅材產值197.4億元,現價同比增長43.6%;完成陶瓷業產值49.4億元,現價同比增長14.4%;完成電線電纜產值65.1億元,現價同比下降11.5%。三大行業的產值比重占了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63.9%。
三、招商環境轉好,推動投資加快增長
在國家積極、寬松的投資政策帶動下,全區的招商引資工作漸有起色,項目的推進也較為順利。今年全區共引進項目89個,合同投資金額136.2億元,其中超億元項目50個。從項目構成看,全年共引進工業項目51個,合同投資金額75.13億元,引進第三產業項目37個,合同投資金額60.77億元,引進農業項目1個,合同投資金額0.3億元。工業項目雖然仍是招商引資工作重點,但所占比重已大幅下降,第三產業的引資優勢正逐步體現。
全年共有在建投資項目278個,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263個,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03.3億元,同比增長38.6%,其中基本建設完成50.2億元,同比增長1.60倍;更新改造完成3.3億元,同比下降18.1%;其他投資完成108.0億元,同比增長31.3%;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41.7億元,同比下降0.6%。房地產開發投資跌幅收窄,但房屋銷售表現活躍,不存在供需緊張關系。全年完成房屋銷售面積114.
四、第三產業發展速度加快
工業的快速發展,對第三產業的帶動作用逐步增強,我區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全年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42.8億元,同比增長19.5%,拉動經濟增長5.2個百分點。旅游、消費、金融、房地產等行業表現異常活躍。
全區積極開展旅游文化推廣活動,不斷為旅游業加熱升溫。全年接待海內外游客479.5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9.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和13%。
物價下行趨勢減弱,“家電下鄉”、“農用車下鄉”等一系列促消費政策的深入貫徹實施,帶動消費市場持續暢旺。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2億元,同比增長25.8%,其中批發業完成2.36億元,同比增長6.8%;零售業完成87.35億元,同比增長30.7%;住宿和餐飲業完成11.44億元,同比增長0.7%。
金融市場活躍,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大幅飆升。到12月末,市區金融機構完成各項存款余額411.1億元,比年初增長40.0%,其中城鄉居民各項儲蓄存款余額199.5億元,比年初增長13.0%;完成各項貸款余額241.4億元,比年初增長60.9%。
五、對外經濟形勢依然嚴峻
金融危機下,全球經濟表現疲軟,外部需求大幅減弱,對外經濟貿易跌入低谷,增長乏力。全年完成外貿出口總額6590萬美元,同比下降6.5%;實際利用外資9009萬美元,同比下降27.9%。
六、財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經濟復蘇步伐逐步加快,為財稅收入增加提供厚實基礎。2009年全區財政總收入16.46億元,同比增長73.4%,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93億元,同比增長36.9%。財政總支出15.91億元,同比增長72.5%,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2.3億元,同比增長37.4%。
企業生產回復穩定,就業崗位隨之增多,民生建設得到進一步重視和加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年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33098元,同比增長17.6%。農民人均純收入6803元,同比增長13.8%。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15元,同比增長10.1%。
從全年經濟運行情況來看,我區經濟發展所遇到的困難和壓力可謂前所未有,但卻絲毫沒有影響我區發展經濟的決心,全區人民團結一致,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擴內需、保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力促經濟回穩復蘇,保持了經濟的較快增長,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大大高出全省、全市水平,經濟復蘇速度明顯快于省市。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看到,經濟運行中仍然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一是物價持續低位運行,加大了經濟增長的壓力。二是資金、土地和能源的緊張問題仍然存在,增長的后續動力明顯不足。三是企業招工難問題再度凸現,部分企業存在嚴重用工不足問題。四是工業增長較為粗放,資源型、能耗型等上游企業居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還很重。五是工業園區的公共交通、通訊網絡平臺以及生活服務等配套設施滯后于經濟發展,有待完善。展望2010年,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將會逐漸減弱,全球經濟環境也會逐步轉好,但經濟運行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和困難,比如企業融資狀況,招用工狀況,消費需求變化以及各地對經濟調控政策變化等等,預計經濟發展將維持一個較為平穩的增長格局,全區GDP增長在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