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不少家長反映稱自己的小孩子在幼兒園患上了手足口病,希望引起各位家長注意,日常生活一定要為孩子們營造干凈衛生環境,讓小孩子遠離該病。那么手足口病的發病時間、特點是什么呢?又該如何防治呢?
    據清遠市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鐘備介紹,手足口病是一種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兒童常見病,每年的2-7月是該病的高發期,潛伏期為2-10天,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他表示,手足口病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為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口腔中的小水泡、小潰瘍往往是患兒的首發癥狀,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并發癥。
    手足口病感染途徑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觸傳播,極易在家庭、托幼機構和小學造成暴發。鐘備提醒,家長平時要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比如飯前便后要洗手,這事應該要做到的,玩具要適當的消毒,衣服要適當洗曬,吃的東西要干凈,不要從冰箱里拿出來馬上就吃。”如果孩子出現厭食、煩躁、哭鬧等癥狀,家長要留意孩子的口腔是否有小的水泡或是潰瘍,一旦出現情況,必須及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