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好”字優先“快”在其中
落后地區要后來居上,就必須要有適度的發展速度支撐,但必須要在速度、總量問題上進一步解放思想,不追求傳統發展模式下的高速度、大總量,而是要堅持“好”字優先,“快”在其中。清遠正是這樣進行實踐的。
“繼續當好高速增長的排頭兵和又好又快發展的示范市。”這是清遠市委書記陳家記多次強調的清遠發展目標。縱覽清遠發展,一方面讓人驚異經濟發展速度之快,另外一方面,更讓人驚異山清水秀之美,無怪乎“清遠速度”被譽為“綠色速度”。
“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并重,決不能為了經濟利益而破壞生態。”這是清遠主政者們清醒的認識,“絕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為了將污染消滅在源頭上,清遠在產業準入上執行嚴格的標準,使招商引資由單純追求引入的數量型轉向擇優篩選的質量型,實行理性的“挑商選資”。重點選擇帶動能力強、科技含量高的企業進來,污染大的企業堅決不要;獲得準入的企業,也不是完全可以“自由活動”,一定要進園區,做到“工業園區化,園區產業化”;同時堅持“沒有污染的行業,只有污染的企業”的理念,讓有污染的企業就地轉型、改造、升級,改造升級無效的企業則進行淘汰。五年來,清遠淘汰落后產能企業230多家,涉及產值100多億元。
一系列的努力,清遠證明了發展經濟這只“熊掌”和保護環境這條“魚”,是可以兼得的。目前全市生態環境良好,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北江、連江等主要河流水質達標率也保持在100%。近年來,產業轉移工業園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處理率為100%;到2012年,清遠工業廢水的排放達標率預計將達到92%,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達標率可達75%以上,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將繼續保持364天以上。
在去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經濟研究中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中國城市品牌大會”上,清遠獲得“中國十大最具發展潛力城市”和“中國十大綠色生態城市”稱號。
為實現經濟發展“好”與“快”的統一,清遠堅持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發展方式轉變,通過推進自主創新,創建了兩個省中小企業創新產業化示范基地,兩個企業榮獲“中國最具自主創新能力企業”稱號,兩個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目前,全市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9家,高新技術產品42個,名牌產品(商標)112個。
作為經濟指標之一,財政收入往往充當著經濟發展質量的晴雨表。清遠總體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也為該市財政收入增長提供了保障。去年來源于清遠的財政總收入170.7億元,增長52.2%。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2.8億元,躍居全省第十位。增幅達到45.5%,高于全省21.7個百分點,增長速度連續三年位居全省首位。
更令人欣喜的是,清遠經濟的發展,還極大促進了人民收入穩定增長,預計去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雙雙破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1217元,同比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6386元,增長10%。
“清遠速度”可謂表現出了“好”字優先,“快”在其中的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