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運行穩中有升 存在問題不容忽視
——清城區2013年經濟形勢分析
2013年,清城區各級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緊緊圍繞擴容提質戰略,穩增長、調結構、促發展、惠民生,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經濟結構繼續調整優化,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加強,但目前工業利潤下滑,消費需求疲軟的局面進一步加劇,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必須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促進各行業協調快速發展,以保證整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一、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一)總體經濟穩中有升,物價穩定
2013年清城區經濟總體運行平穩,初步核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340.5億元,同比增長7%,增速比上年提高3.6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速分別為6.8%、6.5%和6.6%,總體經濟呈現穩中有升的運行特點。
產業結構繼續優化,第三產業比重增大。2013年三次產業結構6.9:42.7:50.4,對比2012年6.7:44.3:49繼續調整優化,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物價水平平穩可控。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1.6%,物價水平全年控制在漲幅2%以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98.6%、交通價格指數99.9%和賓館住宿價格指數97%三種價格指數略有下降。價格指數上漲的主要有房地產開發經營業價格指數103.3%、服務項目價格指數101.2%、在外用膳食品價格指數103.4%。
(二)從三大供給看,第三產業對經濟貢獻過半
第三產業在物流、金融、房地產的帶動下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取代工業成為推動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7.7%,對GDP貢獻率超過五成,達51.6%,拉動GDP增長3.6個百分點。物流業快速發展帶動郵政業迅猛增長,全年郵政業務總量增長26.2%,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679.3億元,比年初增長18.6%;年末金融機構貸款余額468.7億元,比年初增長17.5%,實現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5%。全年商品房銷售暢旺,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金額分別增長35%和45.3%,實現房地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7%。
第三產業中,現代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日益凸顯。全年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73.4億元,增長11.3%,總量占第三產業比重的42.8%,比重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現代物流業增長2.4%,現代金融業增長12.5%,現代房地產業增長20.7%。
第二產業中,工業增長動力減弱。工業增加值增長7.1%,總量占GDP比重為40.3%,比重比上年降低1.5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19億元,同比增長6.8%。工業增長顯現動力減弱的態勢,主要體現在:一是缺乏新增企業拉動。2012年年報新上企業僅有藍寶制藥1家,2013年也只新增勵泰家具和東陶陶瓷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而2012年年報我區撤下規模的企業有16家,2013年又撤下不符合規模統計條件的企業18家。二是兩大支柱產業拉動力減弱。有色金屬拆解和加工業產值完成329.7億元,僅增長0.6%;陶瓷產業完成產值96.1億元,同比增長7.4%。三是工業利潤下降。2013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利潤總額36.5億元,同比下降24.3%。
第一產業農業生產保持較低增長。全年實現農林牧漁產值37.9億元,同比增長5.1%,實現增加值23.4億元,同比增長4.5%,增速比上年回落1.8個百分點。其中農業產值完成18.4億元,同比增長2.5%,林業產值完成1.3億元,同比增長25.1%,牧業產值完成13.3億元,同比增長5.5%,漁業產值完成4億元,同比增長8.3%。
(三)從三大需求看,出口及消費需求低迷
投資保持穩定增長,清城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全年維持在8%以上。全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6.2億元,增長10.6%,比三季度回升2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呈現以下特點: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增長較快。全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成40.5億元,增長1.7倍。二是第三產業投資較快,投資結構優化。全年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55.6億元,增長11.3%,增速比整體投資高0.7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完成投資106.5億元,下降8.1%。
消費市場受政策性因素影響嚴重。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5.3億元,同比增長10.4%,其中批發業完成45.6億元,增長19.1%;零售業完成149.3億元,增長9.3%。“八項規定、六項禁令”和倡導勤儉節約的良好風氣對消費市場造成一定影響,其中以限額以上住宿業和餐飲業影響最大,全年限額以上住宿業完成1.5億元,下降27.0%,限額以上餐飲業完成2.1億元,下降28.2%。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完成增加值增長2.5%,住宿餐飲業完成增加值同比下降3.4%。
外貿出口與上年基本持平。2013年全區外貿進口總額6.3億美元,同比增長20.9%,外貿出口總額0.85億美元,增長0.04%,對外貿易逆差仍然較為突出。全年實際吸收外資0.63億美元,同比下降15.5%。
(四)財政、金融形勢穩定,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全年累計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45億元,同比增長6.1%,增速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其中稅收完成8.37億元,同比增長6.1%,增速比上年提高4.1個百分點。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2.75億元,同比增長3.0%,增速比上年下降12.9個百分點。金融機構存款余額比年初增長18.6%,金融機構貸款余額比年初增長17.5%。
隨著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也在穩步提高。2013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1608元,同比增長12.8%;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2110元,增長11%。
二、經濟運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2013年,在外部經濟環境不景氣的形勢下,我區整體經濟運行保持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工業企業出口疲軟,生產成本上升。雖然出口形勢有所改善,但改善程度較小,外需未明顯好轉。2013年外貿出口總額在第四季度轉正,全年增長0.04%,規模工業出口交貨值下降19.5%。同時,勞動力、資金、原材料、土地使用、環保等成本持續上升,以及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導致企業出口成本上升,產品國際競爭力下降,一些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將產能向內地省份或東南亞國家轉移,影響我區企業產品出口和擴大再生產。
(二)住宿和餐飲市場較低迷。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逐月增速維持在10%左右,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4%。受“八項規定、六項禁令”和提倡節約的風氣對社會消費市場的影響,住宿和餐飲業持續低迷,全年限額以上住宿業完成消費1.5億元,下降27.0%,限額以上餐飲業完成消費2.1億元,下降28.2%。
(三)工業經濟投資不足。2013年我區第二產業工業投資僅占全部投資的9.4%,同比增長1.2%,增速比全市水平低4.5個百分點,企業對工業投資的熱情不高,其中在建工業項目(除供電項目)僅有9個,比上年減少9個,本年完成投資7.93億元,同比下降58.1%。工業行業整體利潤下降,企業缺乏擴大再生產的動力,并且存在像新亞電纜等優質工業企業將生產資金流向利潤更高的房地產開發的現象。
三、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政策建議
2014年,外部發展環境將逐步向好,廣東促進粵東西北振興戰略的進一步落實以及清城區與越秀區對口幫扶舉措的深入開展,為我區經濟加速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全區必須高度重視,切實解決經濟運行的困難和問題,保持我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政策建議:
(一)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引導金融資本正確流向。政府各級部門要深化改革,改善營商環境,樹立為企業服務的思想,打造陽光政府,為企業創業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引導金融資本抽離投機經濟,流向實體經濟,提升經濟發展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增加全區經濟競爭力。
(二)采取措施,加強國民經濟行業運行的穩定性。一是政府要增加農業投入,提高農業災前預防和災后復產的能力,防止大災之年農業生產減產減收。二要加快引入高新技術產業,提升工業產業結構;對現有企業要加強升級改造,延長銅材下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三是引導消費市場由高端消費向大眾消費轉型,星級酒店等高端商家要主動適應變革,放下身段,拓展大眾化的消費市場,力爭消費市場少受政策影響,保持穩定發展。四是針對房地產投資下降,商品房價格居高不下,銷售面積增速逐月下降的情況,政府要加強商品房銷售和空置面積的監測,加強對商品房大戶型結構的審批控制,預防房地產業風險,增加房地產平穩發展的能力。
(三)做大蛋糕,培育新增“四上”企業。一是街鎮要加強區內企業的調查摸底工作,通過稅收、用電量和營業額等情況評估,對達到“四上”統計條件的企業要迅速做好申報入庫工作。二是國土、環保等部門要協助海軒鋁業、宏海陶瓷和實創涂料等工業項目加快推進,督促企業加快投產。三是要創新思維,整合資源,建議將同類型零散商品銷售的交易市場如華南裝飾城等進行整合,采取統一收支,統一管理的經營模式,使其達到“限額以上企業”統計條件,增加限額以上部分消費的拉動力。
供稿:清城區統計局綜合專業
二○一四年二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