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破解流動攤販管理難題,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與民生溫度,清城區堅持“疏堵結合、服務為先”理念,因地制宜推進流動攤販集中疏導點建設。其中,東城街道作為我區人口增長迅速、管理需求突出的重點區域,積極響應區級部署,創新思路、先行先試,扎實推進便民擺賣區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全市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城市治理新路徑提供了“東城樣本”。
全區統籌布局,疏導安置有序推進。清城區高度重視流動攤販的規范管理與疏導安置,將其作為優化營商環境、保障民生需求、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抓手。清城區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點,全區累計設立臨時經營區域及疏導點21處,提供攤位約1565檔,覆蓋東城、洲心、鳳城、橫荷、源潭、龍塘、石角、飛來峽等多個街鎮。隨著區域發展,特別是省職教城片區人口高度集聚,上下學時段流動攤販聚集帶來的交通擁堵、環境衛生等問題日益凸顯。東城街、洲心街等屬地單位,直面挑戰,主動作為,將規范管理與便民利民相結合,尋求治本之策。
科學布點盤活資源,“東城試點”規范有序。東城街道深入調研,積極協調各村委會、清遠市東勝服務有限公司和金雞巖景區管理方,充分盤活轄區內閑置地塊,選取合適點位高標準打造便民擺賣區。目前,東城街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便民擺賣區4處(廣東金融學院后門、金雞巖、瀾水市場、碧桂園學院),可容納攤檔200余檔。每個點位均經過區、街兩級科學規劃,確保規范有序經營,最大限度減少對周邊交通的影響,成功將城市管理的“堵點痛點”轉化為服務民生的“亮點看點”。科學規劃配套精細:在金融學院后門、金雞巖擺賣區,統一配備了標準化的水電設施以及垃圾收集容器,滿足經營者基本需求;在瀾水市場、碧桂園學院擺賣區,場地內施劃醒目的黃色標線,清晰界定固定攤位區域,引導攤販線內經營,秩序井然。協同監管筑牢防線:為確保疏導點健康、安全、長效運行,東城街建立了多維度監管機制:食安組嚴格落實食品安全管理職責,定期檢查攤位經營資質和衛生狀況,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指導抽調執法骨干組建15人夜間巡查專班,針對重點區域和時段定崗定責,常態化維護秩序和環境;要求巡查人員積極宣傳疏導點政策,引導流動攤販入場經營;東城街綜合行政執法辦牽頭,不定期聯合公安、交警、省職教城管理事務中心、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安組、環保組等多部門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形成強大監管合力。優化服務共建共享:清城區倡導突出服務理念,東城街積極響應,通過推行“定時清運+隨時保潔”制度,合理配置垃圾桶,安排專人定時清掃、駐點維護,督促攤主落實衛生責任;建立管理方與攤主的雙向溝通微信群,即時傳達政策要求與注意事項,高效收集反饋訴求與建議,構建良性互動、共建共治新格局。
成效顯著,市容民生實現雙贏。在區政府、上級城管部門的指導推動下,東城街便民擺賣區的建設與規范管理,是全區踐行“疏堵結合”理念的一次成功實踐,有效實現了流動攤販“無序變有序,流動變固定”。在切實保障市容環境整潔、交通秩序暢通的前提下,積極打造了“便民服務+特色街區”的新場景,培育了夜間經濟等消費新熱點。此舉不僅有效破解了占道經營頑疾,顯著改善了城市環境面貌,更極大便利了周邊群眾生活消費,為部分群體拓寬了就業渠道,激發了社區消費活力,初步形成了“管理規范、環境整潔、交易活躍、群眾滿意”的良性發展局面。
清遠市清城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
2025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