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臺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發展階段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
“十三五”期間,清城區各鎮街、各部門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工作大局,結合實際,扎實推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較好地實現了“十三五”公民科學素質工作目標任務,尤其青少年科學素質工作亮點突出,在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取得重大突破,創新“全國科普日暨創建文明城市科普進校園”活動形式,成效良好。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部署,按照《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1〕9號)(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按照《廣東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省實施方案》)的要求,按照《清遠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市實施方案》)的要求,以及區領導的有關指示批示精神,區科協牽頭編制了《清遠市清城區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我區“十四五”期間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工作分工和保障措施。
二、主要思路
《實施方案》圍繞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結合我區實際,以提高我區公民科學素質服務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突出科學精神引領,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完善頂層設計,強化公共服務,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促進城鄉科普融合發展,著力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打造良好的科學素質建設生態。
三、工作目標
到2025年,清城區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6%,全區科學素質發展不均衡明顯改善。科普供給側改革成效顯著,科普公共服務能力提質增效,“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制度安排不斷完善,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廣泛弘揚,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
四、主要任務
(一)實施重點人群的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對標《規劃綱要》、《省實施方案》和《市實施方案》,實施青少年、農民、產業工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重點圍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培育理性思維,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科學生活方式,提高勞動、生產、創新創造的技能,在各項提升行動中推出清城特色舉措。
1.實施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學教育水平,激發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強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為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夯實人才基礎。進一步提升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機器人競賽等青少年科學教育品牌活動的質量水平,大力開展校園科技節、科技展、科普日等活動,充分利用我區各學協會、科普教育基地等優質資源,打造省級和市級科普基地。
2.實施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質為重點,不斷豐富農村科普活動和科普資源,持續改善農村科普公共服務能力和科普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建設農業學協會,提高農民文明生活、科學生產、科學經營能力,造就一支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要求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3.實施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以提升技能素質為重點,提高產業工人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進一步建設企業科協,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更好服務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4.實施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以提升信息素養和健康素養為重點,進一步建設社區科普活動室,豐富面向老年人的科普資源供給的知識內容、渠道途徑、方式方法,穩步提升老年人適應社會發展能力。
5.實施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進一步強化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對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認識,提高科學決策能力,樹立科學執政理念,增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本領,更好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
(二)實施引領科普創新發展的五項重點工程
對標《規劃綱要》,《省實施方案》和《市實施方案》,根據我區實際,實施5項重點工程。《實施方案》重點工程的先后順序作了調整,突出實施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修改新增了科普人才隊伍建設工程,突出科普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
1.實施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建立政府引導、多渠道投入機制,增加科普基礎設施總量,優化科普基礎設施布局和結構,實現資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服務均衡化、廣覆蓋。加強對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的統籌規劃和宏觀指導,創新構建現代科技館體系,大力加強科普教育基地建設,加強各類科普陣地建設。
2.實施基層科普公共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健全應急科普工作機制,探索構建公民科學素質檢測評估體系和科普志愿服務管理體系,探索建設平戰結合應急科普體系,深入實施基礎科普行動計劃。
3.實施科普人才隊伍建設工程。建立健全科普人才隊伍建設機制,激發科普人才創新活力。建立和鞏固科普專職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科普兼職人才隊伍,積極發展科普志愿者隊伍。建立完善科普專業技術資格和專業技術職務制度,充分發揮省職教城的學術交流平臺作用。
4.實施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建立完善科技資源科普化機制,不斷增強科技創新主體科普責任意識,加強資源分類整合,提升優質科普內容資源的分類傳播能力,充分發揮科技設施科普功能,支持、培育和推動科技資源科普化發展。
5.實施科學素質跨區域交流與合作工程。拓展科學素質建設交流渠道,搭建合作平臺,豐富交流合作內容,增進文明互鑒,推動價值認同,提升交流合作水平。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粵港澳大灣區開展科技人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