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共清遠市委辦公室、清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清遠市“美麗鄉村2025”行動計劃>的通知》(清委辦發電〔2018〕19號)文件精神,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緊緊圍繞“三年見成效、五年大提升、十年改變農村落后面貌”的工作目標,大力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以鎮(街)為主體、行政村為基礎、自然村為基本單元,按照先整治、后提升,點上梯度創建、面上連片連線打造的推進思路,實行“統一創建標準”“統一創建方式”“統一考核辦法”“統一獎補標準”四個統一,通過示范帶動,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力爭通過10年(2016-2025年)持續發力,全面改善農村面貌。
2018年,80%以上的自然村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環境整治任務,40%以上的自然村創建成為“整潔村”檔次以上的美麗鄉村。
2020年,全面完成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任務,80%以上的自然村創建成為“整潔村”檔次以上的美麗鄉村,50%以上的自然村創建成為“示范村”檔次以上的美麗鄉村。
2022年,全區90%以上的自然村創建成為“整潔村” 檔次以上的美麗鄉村,70%以上的自然村創建成為“示范村”檔次以上的美麗鄉村。
2025年,全區100%的自然村創建成為“整潔村”檔次以上的美麗鄉村,80%以上的自然村創建成為“示范村”檔次以上的美麗鄉村,建成特色村50個、生態村10個,打造美麗田園示范點,全部行政村達到省美麗宜居村標準。
二、創建原則
(一)黨組織領導,示范帶動。發揮各級黨委總攬全局、
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黨委農村工作綜合部門統籌協調、部門各負其責的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體制和機制。按照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要求,繼續推進“三個重心下移”,完善黨組織領導下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黨員的帶頭示范引領作用, 進一步提高黨組織帶領群眾建設美麗鄉村的能力。
(二)統籌推進,分類指導。按照全區“一盤棋”的總體部署, 以美麗鄉村建設作為綜合大專項,以創建村作為項目載體,統籌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美麗鄉村創建等各職能部門任務清單,按照“四個統一”的要求,以自然村為基本單元統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三)規劃先行,因地制宜。按照“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建設理念和整、建、管相結合,不搞大拆大建、不搞“面子工程”、不搞一刀切、防止千村一面,強化鄉村規劃建設許可管理,強化規劃的科學性和約束力,嚴格實行先規劃、后許可、再建設。
(四)農民主體,建管并重。明確自然村為創建單元、農民為創建主體, 大力推廣“四不補”經驗,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正確處理政府主導與農民主體關系,建立政府、社會資本、經濟組織等各方責權明晰的長效建管機制, 確保美麗鄉村建得起、管得好。
(五)梯度創建,以獎代補。堅持鎮村同創、鎮域村域同治,按照“整潔村、示范村、特色村、生態村、美麗田園”五個梯度,循序漸進,梯度創建。實行“以獎代補”的獎補政策,發揮財政獎補資金引導作用,激發美麗鄉村創建持續推進。
三、工作內容
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深入推進“生態宜居、產業興旺、富民興村、治理有效、鄉風文明”五大創建工程。
(一)全面推進村莊規劃編制。以鎮街為責任主體,以自然村為基本單元,推行“多規合一”,編制覆蓋自然村的全域鄉村建設規劃,連片統籌安排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以鎮街作為實施主體,在全域鄉村建設規劃引領下, 按照梯度創建標準要求及簡便管用、宜居宜業生態原則編制村莊規劃。組織村民參與制定和實施村莊規劃,并將規劃納入村規民約。(市城鄉規劃局清城分局牽頭,市國土資源局清城分局、區住建局、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二)全域開展村莊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以自然村村域為基本單元,組織發動村民開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和“鄉村綠化美化亮化”。
1.開展“三清理”。清理村巷道、生產工具、建筑材料亂堆亂放, 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農田雜草雜物、積存垃圾,清理溝渠、地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礙物。(區城市綜合管理局牽頭, 區環保局、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2.開展“三拆除”。拆除危舊房、廢棄豬牛欄及露天廁所茅房,拆除亂搭亂建、違章建筑,拆除非法違規商業廣告、招牌等。 (市城鄉規劃局清城分局、區城市綜合管理局牽頭,市國土資源局清城分局、區住建局、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3.開展“三整治”。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水體污染。
(1)推進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全覆蓋。按照城鄉一體、設施共享、經濟適用原則,以區直部門為責任主體,編制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規劃,建立健全“戶收集、村集中、鎮轉運、區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體系。自然村按標準配備垃圾收集點和保潔員,配套建設垃圾分類收集設施,完善農村垃圾處理投入機制,建立健全農村保潔長效運營機制。(區城市綜合管理局牽頭,市城鄉規劃局清城分局、區水務局、區環保局、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2)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村莊實行雨污分流、污水收集排放暗渠化。按照高效穩定、經濟、簡便適用的原則,推進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面整治村莊生活污水。(區水務局牽頭,區環保局、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3)推進村域水體污染整治全覆蓋。將水環境治理納入河長制,強化企業準入管理,加強對農村企業環境污染監管力度,清理整治散亂型企業。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實現畜禽禁養區零養殖、限養區零增長目標,畜禽養殖廢棄物有效處理或資源化利用全覆蓋。完善生產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高生活污水處理率。(區水務局牽頭,區農業局、區環保局、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4.開展“鄉村綠化美化亮化”工程。開展村道、庭院及房前屋后綠化美化,實行清舊補綠、拆舊建綠。開展農房外立面改造,形成有當地特色、與自然環境融合、和諧統一風格的建筑風貌。 在村內主要道路、巷道合理設置路燈。(區農業局牽頭,區住建局、區供電局、市城鄉規劃局清城分局、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三)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以進村入戶全覆蓋為目標,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補齊短板,滿足鎮村居民日常生活需要。
1. 推進路面硬化。以創建“四好(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路為目標,全面推進鎮街通行政村公路改造、村委會通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自然村村內道路硬化這3類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根據村莊內道路承載通行需求,主要道路(機動車道)采用水泥、瀝青等鋪面,次要道路(非機動車道)和巷道鼓勵使用青石、鵝卵石等鋪面。(區交通局牽頭,區住建局、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2. 推進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按照規?;l展、標準化建設、市場化運營、專業化管理原則,大力推進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具備擴網條件的自然村實行集中連片供水,對不具備擴網條件的自然村,因地制宜實施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建設,改造農村供水管網,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區水務局牽頭,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3. 提升農民住房水平。加快農村危舊房改造,基本完成農村舊房整治,基本實現農村住房外觀整潔,建設有序,管理規范。(區住建局牽頭,市國土資源局清城分局、市城鄉規劃局清城分局、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4. 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按照群眾接受、簡便實用、節約美觀、維護方便、不污染公共水體的要求,結合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建設,大力推進農村文明公廁創建和改造,實現城鄉文明公廁創建和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全覆蓋。(區愛衛辦牽頭,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5. 實施村村通寬帶網絡工程。推進下一代互聯網設施建設,實現4G、5G通信網絡農村全覆蓋,光纖寬帶網絡向自然村延伸。 (區經信局牽頭,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6. 開展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逐步實現城鄉電力服務一體化。(區供電局牽頭,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四)深化農村綜合改革
1. 深入推進“三個重心下移”。創新農村基層治理,強化村民小組、自然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夯實農村黨建基礎,積極推進村民自治有效實現形式,提升農村組織化水平和公共服務水平,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區委農辦(扶貧辦)牽頭,區委組織部(區編辦)、區委政法委、區民政局、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2. 深入開展“三個整合”。大力推進農村耕地整合治理五年行動計劃,多種形式整合農村耕地,解決細碎化問題。實施田、水、路綜合治理,提高耕地質量,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積極探索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以大專項統籌項目清單, 整合性質相同、用途相近的涉農資金,通過融資放大,重點支持美麗鄉村建設、農村耕地整合治理等重點工作,提升支農資金使用效益。整合農機、農技、農資、供銷、金融等公益性和經營性社會化服務資源,打造集生產、供銷、信用合作、消費于一體的區、鎮、村三級助農服務平臺。(區委農辦(扶貧辦)牽頭,區農業局、區財政局、區供銷社、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3.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實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的有效實現形式。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因地制宜探索多種集體經濟實現形式。完善財政引導、多元化投入共同扶持集體經濟發展機制。財政撥款、減免稅費等形成的資產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可以量化為集體經濟組織持有的股份。(市國土資源局清城分局、區農業局牽頭,區財政局、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五)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瞄準“到2020年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總目標,結合區級重點困難村創建美麗鄉村工作,扎實推進固本強基、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障、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保障、人居環境改善、產業發展、教育文化、勞動力就業等脫貧攻堅八項工程,著力增加貧困人口收入,改變貧困地區落后面貌,確保重點困難村有穩定收入,貧困戶實現長效脫貧,困難村全部完成人居環境整治。(區委農辦(扶貧辦)牽頭,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六)推進農村公共服務均等化。按照2021年公共服務水平實現“兩個90%”的目標要求,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加快普及農村高中階段教育,全力推進教育現代化。按照“產權公有、建設標準、形象統一、管理規范”工作目標,開展公建民營村級衛生站建設,提高村級衛生站的服務能力,大力推進鄉村健康促進行動工作。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 繼續完善和提升以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農村低保、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救助制度及農民工社會保障等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區、鎮(街)、村(社區)基本公共文化體育服務體系網絡建設,并有效接入省、市服務體系,形成五級網絡建設體系。(區發改局牽頭,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七)構建文明和諧鄉風。廣泛、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按照《清遠市文明鄉風建設實施方案及建設標準》《清遠市文明鎮村創建標準》,深入實施“生活環境優美、生活方式健康、鄉風民風淳樸、文化生活豐富”四大提升工程。大力開展文明鎮村創建活動,廣泛宣傳、實施“清遠鄉村文明十二條”,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農村文明新風尚。加強農村普法教育,增強農民法治觀念,引導農民群眾依法理性表達利益訴求、維護合法權益。深入推進農村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把平安法治村創建作為美麗鄉村建設前置驗收條件,使創建村同步實現“九無”目標。(區文明辦牽頭,區委農辦(扶貧辦)、區委政法委、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八)開展連片示范工程建設。開展村莊連片改造,鼓勵連點成線、連線成片推進村莊改造,以高速公路、鐵路、國道沿線和出入口的村莊為重點,大力開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和“鄉村綠化美化亮化”工作,統一規劃、統籌推進區域內的山、水、田、林、路、景的建設,區域內自然村全部創建成“整潔村”標準以上美麗鄉村。打造“美麗田園”,以區為實施主體,根據自然資源稟賦、產業布局,擇優選擇連片若干個自然村(可以跨行政村、鎮街) 為創建單元,以區域內經濟社共同組成創建主體,社會工商資本參與,連片打造涵蓋生態農業、體閑旅游、田園居住等復合功能于一體,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的“美麗田園”。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以城鎮近郊為重點,將美麗鄉村建設中好的經驗和城市建設中好的做法融合起來,突出特色景觀,打造城鄉命運共同體,實現城鄉規劃一體化,產業發展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就業市場一體化,社會管理一體化,全面提升中心城區周邊村莊創建水平。(區委農辦(扶貧辦)牽頭,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九)開展留住鄉愁行動。根據地理位置、自然稟賦、文化特色、民風民俗等特點編制村莊規劃,彰顯多元化的鄉村風格,注意保留田園原始風貌,充分體現農村特點。保護、修葺傳統村落、古民居、古祠堂等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文物古跡,做好特色歷史人文故居的改造修復工作。弘揚地方文化,注重搜集、挖掘、整理農耕文化、禮俗文化、宗教文化、姓氏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延續歷史文化脈絡,實現“望得見山、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充分發揮群眾智慧,讓農民成為文化的傳承者、工藝美術師。開發鄉愁旅游精品線路,找到讓鄉愁安放的意義存在和價值空間。(區文體旅游局牽頭,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理順管理體制,創新運營機制,健全法治保障,強化監督管理,建立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的生態保護體系。大力推進粵北生態特別保護區建設,打造粵北生態屏障。(區環保局牽頭,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四、創建指標
(一)整潔村。健全的村黨支部、村民理事會等基層組織,完善的村規民約,積極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村道巷道硬底化、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村容村貌衛生保潔機制健全,達到村莊環境衛生整潔、村容村貌美化,村中綠化、亮化效果明顯,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完善。實現“基礎好、治理強、村容潔”。
(二)示范村。在整潔村的基礎上,對村容村貌、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規劃建設有序推進,村莊基層治理水平穩步提高,村莊人居環境、鄉村民風不斷改善,文體休閑娛樂活動場所配套,農村經濟持續發展,集體經濟、農民收入穩步增長。實現“規劃好、設施全、鄉風淳”。
(三)特色村。在示范村的基礎上,合理調整產業結構,確立主導特色產業,拓寬增收渠道,發展農業生產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一步優化村莊人居環境,加大農村勞動力技能和文化素質培訓,壯大村集體經濟,進一步提升農民經濟收入,實現“產業旺、百姓富、文化興”。
(四)生態村。在特色村的基礎上,創建村莊體現建設品位與自然環境協調、建筑風格體現嶺南或傳統特色、建筑材料體現環?;虮就粱?/span>,實現環境與自然生態和諧統一,形成旅游文化設施齊全,綠色產業品牌突出、特色文化內涵深厚、基層治理民主規范、群眾安居樂業的生態村莊,實現“青山碧、綠水秀、鄉愁駐”。
(五)美麗田園。以連片多個自然村莊、特色片區為創建單元,注重農業主導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鄉村田園社區建設以及農村集體經濟、村民的共同參與和就業增收的一體化發展,區域內規劃布局科學合理,具有清晰的主導產業、文化內涵、旅游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生態環境良好、群眾生活水平較高,形成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實現“三治結合、三生同步、三產融合”。
五、工作流程
(一)申報。采取自愿申報和指令性計劃相結合的辦法,“整潔村”“示范村”創建以自然村為單位申報,由區美麗鄉村辦根據目標任務、時間節點要求下達創建任務,經鎮街初審后報區美麗鄉村辦審核確定創建任務,同時報市美麗鄉村辦備案。“特色村”“生態村”創建以納入規劃建設的自然村為單位申報?!懊利愄飯@”創建根據自然資源稟賦、產業布局等,擇優選擇連片若干個自然村(可以跨行政村、鎮),以企業、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自然村為單位聯合申報。“特色村”“生態村”“美麗田園”由各創建單位根據自身條件對照創建標準提出申請,制定創建方案,由鎮街匯總后向區政府申報,經區政府初審后于每年3月底前統一報市。
(二)審核。“整潔村”“示范村”由區美麗鄉村辦審核批復,同時向市美麗鄉村辦報備?!疤厣濉薄吧鷳B村”“美麗田園”由市美麗鄉村辦審核后確定創建名單,經市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批準后,下達創建任務。
(三)驗收。“整潔村”“示范村”由區美麗鄉村辦組織相關職能部門或引入第三方機構成立評審組進行驗收,報市美麗鄉村辦備案,市組織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年度抽查考核。“特色村”“生態村”“美麗田園”由市美麗鄉村辦組織相關成員單位或引入第三方機構成立評審組對創建單位進行評審驗收。考核結果經市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審定后予以公布,授予牌匾,并統一兌現獎補政策。
六、工作措施
(一)建立凝聚合力的統籌推進機制。把推進美麗鄉村創建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舉措,整合各有關部門資源統籌推進,做到認識統一、步調一致。建立區為主體、鎮街實施、村級創建的分級推進機制,層層簽訂責任書,明確目標任務和責任要求。區財政、審計、規劃、住建、交通、農業、國土、水務等部門要根據職責制定專項工作方案,共同推進各項工作落實。由區政府按照“四個統一、五個梯度”創建原則,統籌推進全區美麗鄉村建設,確保各項目標任務、措施落到實處。鎮街負責具體組織實施美麗鄉村創建各項工作, 加強對美麗鄉村建設組織指導。農村基層組織按職責組織發動村民投身整治創建工作。各幫扶單位及駐村工作隊要落實幫扶責任,將困難村創建美麗鄉村工作納入幫扶責任。(區委農辦(扶貧辦)牽頭,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二)實施“以獎代補”財政激勵機制。實施以獎代補政策,區財政按市、區1:0.8的比例配套投入。按照統一獎補辦法、統一獎補標準的要求,獎補資金實行先建后補、驗收通過后拔付的以獎代補方式。(區財政局、區委農辦(扶貧辦)牽頭,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1. 獎補標準。
(1)對創建成功的“整潔村”“示范村”,實行以獎代補。以在冊人口規模250人的村莊為標準,分別獎補55萬元、110萬元。具體按其人口規模折算獎勵,上下最高浮動25%。
(2)對創建成功的“特色村”“生態村”,實行以獎代補。以在冊人口規模250人的村莊為標準,市級財政分別獎補150萬元、400萬元,區財政再按比例進行配套獎補。具體按其人口規模折算獎勵,上下最高浮動25%。
(3)對創建成功的“美麗田園”,由市財政獎補3000萬元, 區財政再按比例進行配套。
2. 資金監管。區財政局根據省、市各類資金使用監管的相關規定,按照“四個統一”的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制定各類資金具體使用監督管理辦法,并嚴格執行省、市資金使用管理有關規定。
(三)建立責權明晰的長效管護機制。完善農村河道管護、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道路修護、綠化養護、公共設施維護“五位一體”的農村環境長效管護機制,落實政府、自然村(經濟社)、社會化服務三級管護責任。建立健全基礎設施管護資金籌集管理制度,將農村基礎設施養護納入常態管護,探索財政補貼與農戶繳費合理分擔機制,允許村集體經濟組織在民主協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收取一定費用統籌用于村莊環境衛生保潔、公共設施、農業基礎設施的管護和其它應由村集體設施的管護。鼓勵村集體和農戶籌資投勞承擔村莊日常保潔和維護義務,積極引導村級組織從實際出發,通過村規民約建立村民參與村基礎公共設施運行維護共管機制。(區發改局、區財政局牽頭,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四)構建富民興村的持續增收機制。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3個三工程”,提升農業供給體系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培育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重心下移到自然村,鼓勵村集體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空閑農房及宅基地,獲得穩定收入。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的特色種養業、農家樂、休閑觀光農業、旅游配套服務等,開辟新的增收渠道。著力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導整合后的農村耕地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積極推進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引導農民依托新農村建設,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創業。有條件的地方結合推進全域旅游,編制旅游專項規劃,打造美麗田園綜合體、鄉村旅游精品,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區農業局、區文體旅游局牽頭,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五)建立農村發展的建設用地保障機制。加大美麗鄉村建設用地支持力度,當年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傾斜保障美麗鄉村建設。農村宅基地涉及用地指標在用地報批中由省直接核銷,保障農民建房用地合理需求。充分利用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拆舊復墾、“三舊”改造、耕地占補平衡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政策, 推進農村山水田林湖綜合整治,加大土地復墾力度,盤活農村土地。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實行宅基地有償使用和有條件退出。 探索拆除農村危房、泥磚房、空心房等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過程中,騰退流轉出來的集體建設用地指標通過入股、聯營等方式,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市國土資源局清城分局牽頭, 區委農辦(扶貧辦)、區住建局、市城鄉規劃局清城分局、區農業局、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六)建立規范有序的規劃建設管理機制。按照新農村、產業、土地、公共服務和生態規劃“五規合一”的要求,科學編制實施鄉村建設規劃,全面了解村情、民情、山情、水情,突出地方特色。認真落實先規劃、后許可、再建設的要求,嚴格按照規劃組織實施。強化規劃的引領和指導作用,做到不規劃不建設、不設計不施工。制定清遠市清城區“美麗鄉村2025”行動計劃創建指標體系。建立建前培訓制度,加強美麗鄉村建設的指導力度。強化農村住房規劃管理,嚴格落實“一戶一宅”制度,規范農民建房程序。推進鄉村許可證制度,把規劃內容納入村規民約,提高農村自我管理水平。通過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落實鄉村規劃建設管理職責和管理人員。(市城鄉規劃局清城分局、區住建局牽頭,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七)建立制度完善的項目管理和資金監管機制。建立標準化項目公告公示制度,將項目建設內容、承建方式、獎補標準、資金籌集和使用情況等進行公示,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切實維護村民知情權和監督權。加強工程質量和資金使用監管,建立完善工程質量和資金使用監管制度,把美麗鄉村建設納入行政村 “勤廉監督室”工作內容,完善美麗鄉村“勤廉監督體系”建設和巡察機制,嚴厲查處工程建設和資金使用中各類違法違紀行為。強化考核驗收,對通過驗收的鎮、村進行公示并授牌,實施獎補;對當年創建未達標的,給予一年的整改期,驗收達標后再予以獎補。對獲得美麗鄉村稱號的村莊實行動態管理,兩年內進行跟蹤回訪督查,對回訪不達標的予以警告、降級直至摘牌,并暫停申報向上創建資格,待整改驗收合格后恢復。(區財政局、區委農辦(扶貧辦)牽頭,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八)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驗收機制。修改完善美麗鄉村驗收辦法,規范驗收程序,進一步提升驗收工作公信力。建立負面清單制度,對涉及負面清單項目的創建村實行“一票否決”。具體驗收工作由市、區兩級根據有關規定執行。其中,“整潔村”“示范村”的驗收以區為主體組織實施,市級抽查;“特色村”“生態村”“美麗田園”的驗收工作由市級組織實施。(區委農辦(扶貧辦)牽頭,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九)建立獎懲分明的督查考核機制。建立各級各部門責任清單,實行對各鎮街和區直相關部門考評問責制度。把各鎮街推進美麗鄉村創建工作情況和區直相關職能部門相關工作完成情況納入考核內容,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衡量標準,作為下級黨委主要負責人向上級黨委匯報基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的重要內容。加大督查問責力度,由區美麗鄉村辦成員單位組成專項督查組開展專項檢查,實行“季度通報、半年督查、年度考核”定期評估督查各鎮街各部門創建工作進度和資金落實情況。審計部門將相關事項、相關資金納入審計督查工作內容。對工作推進不力、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或審計查出重大問題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進行問責。(區委農辦(扶貧辦)牽頭,各街(鎮、場)配合負責)
七、本行動計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